建设“海绵城市”,不仅能减少城市内涝风险,还可以缓解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实问题。城市本身对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能力提升,自然水文特征得到保护,会在客观上提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服务能力。
“渗、滞、蓄、净、用、排”
新建、改造小区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及自然地面,强化城市渗水能力;建设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建成区内河湖水域、湿地,并加以利用,增强城市蓄水能力;建设雨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综合整治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开展海湾清淤,净化城市水资源;建设雨水再利用设施,改造村庄雨污分流管网和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等。
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城市拥有像海绵一样蓄水的能力,充分利用湖、塘、库、池等空间蓄存雨水,同时保证城市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尽量使用雨水和再生水,优质地表水则用于居民生活。建设“海绵城市”,不仅能减少城市内涝风险,还可以缓解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实问题。